日本人目前*的肥胖率是4%,美國是33%,*不至于像美國那么高,但是也是兩位數(shù)。日本這么瘦是為什么呢?
一 日常的飲食結(jié)構(gòu)
日本人本身的食物份量就少,除了本身少油烹飪這個因素,日本的食物雖然形式很多樣化,但無論是壽司,拉面,飯,其實主要還是以碳水化合物為主的,這點在東亞地區(qū)都是共通的,日本那些便利店賣的很多便當其實也是一大碗米飯上面加上薄薄幾片肉,雖然比*的便利店便當要好吃,但米飯占了95%。
日本的麥當勞和肯德基,做的遠遠沒有*的好。不是宣傳不到位,是因為日本人對肉類蛋白的攝取欲望遠遠低于*。
日本人原來就愛吃海鮮,燉煮燒幾乎所有的餐食都離不開昆布汁,100年前,他們從昆布里面提取出了谷氨酸鈉,就這樣UMAMI更加簡單地就融入到了日本人的餐飲當中了。同樣利用氨基酸復配技術(shù),日本人將同樣容易讓人達到滿足感的“濃厚感”“濃郁感”從大自然當中提取出來之后,人們更加減少了通過食用肉類得到滿足的這個途徑。所以,日本人的瘦,表面上是合理的餐飲搭配,其實還是要歸結(jié)于科學的發(fā)展。
二 體育鍛煉。
從幼兒園到*,日本人體育課就沒被停過,而且訓練的也特別系統(tǒng)。課后還要參加各種體育社團的活動。想胖也胖不到哪去。同時日本是一個比較注重和別人保持一致的*,你想想大家都瘦,就你一個胖子是啥感覺。問問讓其他人側(cè)目且瞧不起你。覺得你自己體重都控制不了就是沒有自制力。在美國就沒這文化,胖瘦是自己的事情。